臘月十六,驟然降了溫。天剛剛亮,大理寺門前的東順大街便戒了嚴,沿途兩側每隔三步便是一名手執長兵的官差,站得筆直,面色嚴肅,讓人好生畏懼。早期出攤的小販們被官差趕到了一旁,聚在一起瞧着熱鬧。「我在這兒擺了一年多的攤了也沒見過這麼大的陣仗。」…
臘月十六,驟然降了溫。
天剛剛亮,大理寺門前的東順大街便戒了嚴,沿途兩側每隔三步便是一名手執長兵的官差,站得筆直,面色嚴肅,讓人好生畏懼。
早期出攤的小販們被官差趕到了一旁,聚在一起瞧着熱鬧。
「我在這兒擺了一年多的攤了也沒見過這麼大的陣仗。」
「估計是上頭哪位大老爺犯了事。」
「這麼大的陣仗,不得是三品以上的老爺?」
「別聽他瞎說,陣仗大不是因為犯事的人,而是因為審案的人。我侄子在大理寺裏面當差,說是今天內閣的老爺要來審案,他們昨天忙到半夜。」
「你侄子不是在長壽坊賣炭嗎,什麼時候到大理寺里當差了?」
「瞧你說的。我侄子當的那可是官府的差事,他賣的那些都是上好的銀絲碳,燒起來一點煙也沒有,是專供給朝廷衙門用的。你以為是你家炕頭裡燒的黑炭嗎,把牆熏黑了不說,連你這張老臉都熏變色了。」說話的小老頭在清晨的寒風裡搓着兩隻凍得有些發紅的手,神色卻滿是得意,見周圍人被他引的發笑,他又刻意壓低了聲音,神秘兮兮地道,「我侄子昨夜忙到三更才回來,說是今天降溫,大理寺臨時要一大批銀絲碳用。聽說,是顧相要來。」
圍觀的眾人神情頓時瞭然。
這些街頭的商販雖然分不清什麼是內閣,也不知道顧世海在朝中究竟官居何職,但卻知道顧府的宅邸是盛京里最豪華的,顧家的馬車是盛京里最氣派的,連顧府的下人出門採買都比旁人闊氣三分。在天子腳下如此豪橫,必然是朝中一手遮天的大人物。
葉傾懷到達大理寺的時候,已經過了辰正,主審和列席陪審的官員均已就位。葉傾懷的旁聽位在主審左手側,顧世海則坐在與她相對應的右側。
這是她第一次來大理寺,會審的大堂比她想像中要小不少,但是其中布置卻可謂精緻用心。每把梨花木扶手的椅子都布置成了暖椅,座位下面的抽屜里置着小小的火盆,把整張座椅烘得暖暖的。案上的茶碗里是益州的金瓜貢茶,人稱益州茶王,一錢便能抵上一家農戶一年的收成了。
葉傾懷坐在溫暖舒適的座椅上,鼻尖嗅着茶香,不禁皺了皺眉頭。
這哪裡是大理寺,倒像是後宮中的暖閣。
「陛下,閣老,諸位大人,既然時辰已到,那微臣便開始了。」主審是大理寺卿盧文緒,他在這個位置上已坐了五六年,五六年間雖無功卻也無過,自有一套為官之道。
顧世海側過頭,有些不耐地點了點頭,盧文緒便開始了這堂三司會審。
書友評價